请输入关键字
top
您现在的位置:
师承科普
春困秋乏夏打盹,这份提神食谱你值得拥有
春风一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人却“懒癌”发作了,为什么呢?春天气候温暖,人体的毛孔、汗腺、血管逐渐舒张,皮肤外周血管的血液循环增强,流向大脑的血液供给便相对减少,供氧不足,人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感到疲劳,总想睡觉。春困其实是人的机体在季节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现象。
2024-09-13
上火、肾虚、湿气重…中药代茶饮,喝对才有效
随手泡点什么,起到健康保健作用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为您介绍几味常用的代茶饮原料,详细解说它们的功效主治、禁忌和搭配,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适合随手一泡,首先选择范围可以参照卫健委公布的药食同源目录或者从卫健委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名单中选择
2024-09-13
什么时候该拔罐?什么时候该刮痧?听听佐程老师怎么说
近日,不少运动员背上的“火罐印”吸睛无数,被网友调侃为神秘的“东方力量”。拔罐疗法在民间更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治疗方法。拔火罐有什么功效?
2024-09-13
芒种:麦黄梅熟 祛湿防暑
“风吹麦成浪,蝉鸣夏始忙。”当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滚,田野里弥漫着新麦的清香,芒种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此时节,麦穗金黄梅子熟,枝上蝉鸣,小池蜻蜓飞,热情似火的仲夏时节就要来临了。
2024-06-05
眼痒、眼干、见风流泪……就是干眼症吗?快给眼睛做个SPA
近日,一则新闻登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一位40岁的直播从业者因长期熬夜导致眼睛干涩发痒,最终被确诊为重度干眼症引发关注。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统计,我国干眼症的发病率约为21%—30%,也就是说,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一位干眼症患者。干眼症由哪些原因造成?该如何应对、如何预防?
2024-05-28
为什么说中医师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充分彰显了中医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师承教育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发端方面, 中医师承教育以《黄帝内经》中岐伯、黄帝的师生问答为肇始,书中通过师生问难答疑的方式把秦汉前的医学成就及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演绎得淋漓尽致。
2024-04-10
中医传承的,不仅是医术,还有医德和情怀
中医是什么?中医是医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医又是精神,是信念,更是人心。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髓,是众多中医人智慧的结晶,从神农尝百草到扁鹊“望、闻、问、切”,从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这样的前贤,到《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医学巨著。
2024-04-01
能够合法行医的证书,到底有哪几种?
后台经常有同学问,能合法行医的证书到底有哪几种?今天就为大家系统总结下:1.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本省使用,执业范围有限制)(新专长证书)新专长证书即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在通过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后发放,只能在考核通过的省使用,且执业范围是有限制的(如针灸治疗颈椎病等)
2024-03-23
为什么说中医师承更合适呢?
一句话概括:家中传承、找人介绍或花钱介绍,也有因为长期看病调理结下的师徒缘分。万不得已再找中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医师承确实相对来说更合适,更具时间与花费精力的性价比。毕竟,时间才是真正的宝物,一去不复返。那么,为什么说中医师承更合适呢?
2024-03-05
中医师承:学中医不需要脱产
你是否想要选择师承,系统学习中医,成为治病救人的大夫。然而却又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你是否误以为师承要记的内容很多,跟师学习很耗时,必须要辞掉工作全身心投入才能有所收获?不需要!中医师承每年需要跟师不少于1000学时、提交不少于100份病案记录和50份理论知识学习笔记。其实拆解到每一周呢,也就跟师20个学时、2篇病案、1篇笔记。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下班或者周末休息,轻松完成,所以不需要脱产。
2024-01-25